连日来,湖北省黄石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工作,该系统100余帮扶人员走村入户,做到巡查全覆盖、无盲区。这是黄石市助力大气环境持续改善的一个缩影。2024年以来,黄石市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积极部署,严密组织,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明确责任主体,制定详细措施,利用科技手段狠抓落实,及时通报工作动态,运用考核、追责手段促进工作开展,使全市上下全力推进秸秆禁烧工作。
认清形势,提高政治站位。黄石市要求各县市区作为秸秆禁烧工作的责任主体,务必要认清形势,提高政治站位,按照“标本兼治、疏堵并举、属地管理、源头控制”的原则,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县包镇、镇包村、村包户、户包田”的四级联包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责任人,落实到每一块具体的田间地头。
重点宣传,营造禁烧氛围。通过移动宣传车、广播、电视、报纸、抖音、微信、一封信、横幅、禁烧标识牌等最直接的方式持续广泛开展秸秆禁烧与利用宣传引导工作,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科普宣传和现场演示力度,让“低茬收割”、“禁烧利用”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全面营造“不想烧、不愿烧、不能烧、不敢烧”的氛围。同时,做实线下宣传,分级组织召开专题培训会,办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观摩会,推广好经验、好作法和典型模式,不断提高种植户秸秆利用意识和技能水平。
多措并举,织密防控网络。指导各县市区注重运用无人机巡查、蓝天卫士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与自规、消防部门对接,实现平台资源共享,织密秸秆禁烧工作网;要根据辖区地域特点,科学合理有效有序采取措施消除焚烧隐患。要求各乡镇(街办)、村(社区)成立秸秆及露天垃圾禁烧工作巡查专班,组织志愿者进行管控巡逻,并入户宣传秸秆禁烧主题科普知识;在辖区内制高点安排“瞭望哨”,组织人员值守观察辖区内有无露天焚烧秸秆情况出现,出现苗头,迅速处置在萌芽状态。
重点防范,稳控大气指标。要求市城市管理部门统筹市辖区各街道、城乡接合部等区域露天焚烧监管工作,对各社区、交通主干道及街边小巷等路段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清扫保洁人员包保机制,严禁出现边扫边烧现象,激励保洁人员争当“灭火员”,确保所管辖区无明显火点。此外,重点对城区五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国控点)周边加密巡查频次,确保发现火点“即查即灭”,避免出现因秸秆焚烧导致国控站点各项考核指标突然升高的不利局面。
因地施策,强化科学还田。坚持“因地施策、分类管理、规范作业、综合防控、精准施肥”的原则,充分考虑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农民实施意愿等因素,分区域、分作物强化翻埋、碎混、堆沤腐熟等秸秆科学还田技术的推广,在关键农时组织专家下沉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大力倡导科学配用氮源、发酵菌剂以及深翻还田、免耕覆盖等措施,切实提高低茬收割粉碎还田在耕地保育、土壤肥力提升等方面的效果,消除还田秸秆的焚烧隐患。
源头管控,抓实低茬收割。加强农作物收割全过程监管,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做好统筹协调,紧盯并指导农机手和农民低茬收割,落实好低茬收割标准,水稻留茬高度要控制在25厘米以下,秸秆粉碎长度控制在15厘米以内,严控秸秆高留茬现象。实时对低茬收割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并解决,真正把低茬收割抓实抓好。
培育主体,完善服务体系。依托2024年秸秆重点县项目实施,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化秸秆利用企业,打造秸秆“五化”利用示范基地。规范秸秆收储流程,加强秸秆离田作业管理,完善操作规范,推广除土效果好的秸秆打包设备。完善秸秆收储网络,扶持或引进秸秆规模化加工利用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联合种植大户、农村经纪人,大力发展秸秆收储队伍,合理布局秸秆收储临时站点,做到田边有存放点、村有收集点、镇有收储站、县(市)有转运中心。推进市场运营,完善打捆清运、粉碎清运等秸秆收集模式,实现秸秆收储运市场化,降低秸秆离田成本。
严明纪律,强化追责问责。针对上级通报的火点,各县市区严格按照制定的责任追究办法进行处理,并督促各乡镇(街办)对焚烧秸秆违法人员,联合公安机关予以训诫,并按照制定的奖惩机制进行处理;对照《2024年湖北省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工作量化清单》,对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工作不力的县市区、乡镇启动约谈追责机制。截至目前,已对大冶、阳新4个乡镇秸秆禁烧突出问题进行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