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长江沿线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全讯担保网

全讯担保网-全讯600cc大白菜  ››  智库  ›› 

加强长江沿线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

2024-11-24 17:05: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郭笑雨 杨頔嫄

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据统计,长江沿线省份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7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320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2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52项、世界遗产20多项。这些文化遗产作为长江文化的物质载体与活化样态,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不可复制的珍稀资源,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加强长江沿线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传承,积极推动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我们筑牢文化根基、赓续中华文脉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之水滔滔不息,千年文脉绵延不绝。2020年11月,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2023年10月,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近平总书记的每一次考察、每一句嘱托,无不深刻体现对长江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的深切关注与高度重视。

推动长江文化赓续不绝,在保护中实现传承发展。随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启动建设和《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公布,各地以重大文化项目带动,开展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大运河文化等重大课题研究,积极推进长江沿岸重要遗址考古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实现了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与文化资源发掘更新同步同行。当前,聚焦长江题材,讲好新时代“水灵灵”的长江故事是人民所盼、现实所需、时代所召。使长江文化融入生活、深入人心,离不开文艺作品、文创产品等表达载体的有效推介。开发更多彰显长江文化深厚内涵的文化产品,让群众共享文化盛宴,既要灵动再现长江沿线的文化历史场景,更要植根长江文化历史记忆,让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在实践中成为文化自觉。

数字技术赋能,让长江文化“火起来”、长江山水“活起来”。去年,“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在江苏大剧院举行。在展览的综合数字媒体空间里,通过数字长卷、5g科技、4k交互等技术,18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江水图景浓缩在25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里,一场科技与文化的双向奔赴为人们认识长江、走近长江提供了崭新的数字化视角。不断创新长江文化的呈现和表达方式,才能让传统走进现代生活。可通过“思想 艺术 技术”的创新融合,采用“实地探访 实景戏剧 文化访谈”的表现手法,运用“5g 4k/8k ai”的技术手段,打造一批新型ip文化服务场景,让长江文化连点成线、长江山水线动成面,营造长江文化与现代大众生活的共鸣感,推动长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

延续长江文脉,共同参与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长江流域是文化遗产的富集地,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00多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000多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长江沿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0.6万余处,约占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的39.8%。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的大量历史文化遗产,昭示着长江文化的丰厚底蕴。传承文化基因、守护历史文脉,提高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需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共同保护、共同参与的生动局面。要用好沿江城市天然资源,促进长江历史文化、山水景致与城乡发展的和谐共生,如借助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节日等契机,举办长江流域文化遗产的展示、展演等活动,让文化遗产走进校园、景区、社区。要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文化保护机制,加强跨区域、跨部门合作,推动文化、旅游、生态等领域融合发展,逐渐形成全民共同参与保护传承长江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加强交流传播,长江文化“由江入海”奔向世界。长江自古以来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今天更是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桥梁。当下,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发凸显,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可加强“文化 ”“旅游 ”“数字 ”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文化中心城市。还应加强国际研究合作,促进长江文化研究中外成果的交流互鉴,增强长江文化国际传播的权威性与沟通力。同时,推动长江文化舞台艺术、文创产品、影视作品等走出去,以深远的历史感、鲜活的时代感、昂扬的未来感,阐释雄伟壮丽的山川美景与源远流长的长江文化,让新时代生机勃勃的“千里江山图”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作者郭笑雨、杨頔嫄分别系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桥梁。当下,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发凸显,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可加强“文化 ”“旅游 ”“数字 ”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文化中心城市。还应加强国际研究合作,促进长江文化研究中外成果的交流互鉴,增强长江文化国际传播的权威性与沟通力。同时,推动长江文化舞台艺术、文创产品、影视作品等走出去,以深远的历史感、鲜活的时代感、昂扬的未来感,阐释雄伟壮丽的山川美景与源远流长的长江文化,让新时代生机勃勃的“千里江山图”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作者郭笑雨、杨頔嫄分别系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