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州是京城蔬菜保供大市。青州所辖高柳镇是山东省首批获北京销售的绿色农产品小镇,当地有机蔬菜种植面积达1.6万亩,有机蔬菜品牌18个,“九州农庄”等有机农业示范园区6个;还有年交易额4亿元,销售蔬菜3.2亿公斤的青州市第一大无公害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及“高柳牌”系列无公害蔬菜商标。
西水渠村是高柳镇大棚蔬菜种植典型村,全村285户种植户经营着500余个蔬菜大棚。蔬菜种植为村民提高了经营收入,但生态环境问题却影响了村民生活品质。主要是旱厕改造后水冲生活污水处理和蔬菜秸秆问题。
“今年我们村旱厕改造工程全部实现,村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也出现了新问题,水冲厕所带来了大量的粪污处理问题无法解决。此外,大棚蔬菜种植区每年换茬产生的蔬菜秸秆含水量高,既不能做饲料,也不能直接还田,对村里生态环境卫生形成了挑战”,西水渠村党支部书记闫良国表示,如何将这两个问题集中解决一直是他这两年在村务工作中思考的问题。
“肥料激励制”让村民自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在高柳镇,农户会将自家玉米和小麦秸秆其捆扎整理好,5分钱一斤卖与养牛农户。闫良国从中获得灵感,带领党支部设置“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创新水渠村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做法。
具体为,农户将自家负责的种植片区“各人自扫门前秸秆”,并放到村里固定的存放点,合作社工作人员验收合格后,会按照交秸秆的时间先后顺序开具有编号的“合作社会员资格证”,拥有会员资格的农户可以按照排号顺序免费领取“蔬菜秸秆高温发酵肥”。
这种“蔬菜秸秆高温发酵肥”是村支部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创新实践产品。“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寻找把粪污和蔬菜秸秆混合发酵成肥料的办法”,闫良国表示,最后引入水渠农业公司,成立了高柳镇秸秆粪污综合处理中心。中心引进了一条日产农家肥20吨的环保的农家肥发酵生产线,把粪污和秸秆混合发酵成肥料,变废为宝。
据悉,项目实施后,可解决高柳镇96.6平方公里的71个行政村中9.5万亩耕地的秸秆焚烧难和5.8万人口的粪便环境污染问题。预计该项目可使高柳镇的生活污水处理率可达到80%以上、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畜禽粪便利用率达到75以上,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5%以上;可形成年综合处理生活及粪便污水4万吨,利用秸秆20万吨,年可产农家肥10万吨的生产能力;可实现年减排co2 26.4万吨,减排so2 1020吨,减排氮氧化物888吨;每年可消耗秸杆50000(吨),消耗秸杆150000(亩),消耗猪粪便(吨)150000,消耗猪粪便500000(头),实现农家肥总产量100000吨。
在闫良国看来,项目可以实现清洁生产和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能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提高产量,推动生态农业建设的健康发展,是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笔巧账。
一笔“不投入高产出”的村民致富账
“8月初,水渠农业公司已经跟我签订了种植协议。我用他们的肥料,种出来的西红柿再交给他们卖。明年7月份,2亩地的大棚保底收入85000元。如果不够他们补给我”,种植户闫会永说。
按照水渠农业公司的运营模式,公司免费给菜农提供农家肥,菜农可把生产的蔬菜交给公司销售。公司通过品牌化运营,能让菜农获得高于当地市场价格的收益,公司再把从蔬菜销售中获得的利润,补贴到秸秆处理环节。
“我们将农家肥免费发放到群众手中,群众将生产的蔬菜交由公司销售,通过公司品牌化运营,使菜农获得高于当地蔬菜市场价的收益,公司再将蔬菜销售获取的利润补贴到秸秆处理环节,形成闭环经营管理体系。”王立功说,“我们的利润来自高品质蔬菜的溢价。这种农家肥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明显提升蔬菜品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富民乡村产业,要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
据了解,以高柳镇西水渠村为项目核心区建设生物农家肥生产基地,可实现高柳镇范围内以“订单农业”方式辐射种植面积25万亩,年收购绿色蔬菜6亿公斤。预计,该项目有望实现年产值12000万元,可创利税2630万元,年净利润837万元,直接带动农民增收,农户年均增收500元以上。农户使用生物农家肥产品增产10~15%,实现增收100元/亩,种植增收6000万元,带动农户10.58万户。预计企业每年吸纳300个农村劳动力,月均工资2000元。
通过公司的“环保装备中心、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中心、农业检测中心、果蔬种销中心”四个业务流程单元,可以实现生态农业的自循环,也是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的尝试,闫良国对记者表示。这种为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合作社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统一供应,符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的“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唯充分发酵,方得土壤改良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本完成大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加强农膜污染治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据水渠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立功介绍,该项目通过将粪污与粉碎后的秸秆混合,投入发酵机内于75℃条件下自然发酵,完全可以杀灭蔬菜秸秆上的虫卵、病原菌和杂草种子,完成有机物料无害化处理,有机废物资源化就此实现。经检测,通过以上步骤处理产生的农家肥有机物含量达65%,高于国家50%有机物含量的标准。同时,这种农家肥不仅腐熟彻底,里面的氮、磷、钾元素和有机质含量也较高,可以替代鸡粪做底肥,且不会“烧苗”。
种植户闫相河种植大棚12年了,因为连年耕作,大棚土壤存在办结、植株多生病虫害的现象。但今年8月定植西红柿苗时,他没有像往年那样用鸡粪做底肥,而是用了村里生产的蔬菜秸秆发酵肥。据他的使用感受,土壤松软了很多,果圆苗壮,使用感还不错。该公司的检测线的土壤抽样显示,产品中含有的氨基酸,生物素类物质等有效养分较常规发酵高了30%。
土壤被誉为万物之母,它是多种生物栖息的场所。研究表明,现代农业土壤中的生物活性只及传统农业土壤的1/10。现代农业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使得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近几十年来出现的全球范围的生物多样性退化也与农药的使用有很大关系。应该说,生物农家肥是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重点推荐的新型肥料,肥力强,成本低,无公害,是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必备生产资料,也符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趋势。
在高柳镇党委书记侯佃一看来,项目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为目的,以废弃物资源化和综合利用为出发点,以市场化运作、政府监督为基础,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及实用、廉价为原则,大力推行种养结合。这既是解决当前农村日益严重的畜禽面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又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促进畜禽养殖和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原题为:农村人居环境“老大难”变身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山东省青州市高柳镇“蔬菜秸秆 粪污”创新农家肥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