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何处发力推动碳减排?(内有视频)-全讯担保网

全讯担保网-全讯600cc大白菜  ››  商道解码  ››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何处发力推动碳减排?(内有视频)

2021-02-03 13:29: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高敬

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下“热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当前最需解决的问题在哪?记者采访了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意味着什么?

应对气候变化,要推动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了部署。

在何建坤看来,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仅影响我国绿色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全球经济技术变革的方向,而且对保护地球生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他介绍,当前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比较高。我国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高耗能原材料产业的比重较高。我国大量的碳排放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并不是老百姓消费导致的。

何建坤表示,我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中后期,对未来经济增速仍有较高预期,尽管不断加大节能降碳力度,但能源总需求一定时期内还会持续增长,二氧化碳排放也呈缓慢增长趋势。

他认为,对我国来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就越有利于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当前最主要的是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量,推进碳排放尽早达到峰值,并迅速转为下降趋势,持续降低排放总量,走上长期碳中和的发展路径。

从何处发力推动碳减排?

“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十四五’期间非常关键。”何建坤说。

他提出,首先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发展数字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控制煤电、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的扩张,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使单位gdp能耗快速下降,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增长。

推动碳减排,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势在必行。何建坤强调,“十四五”期间,要严格控制煤炭消费量的反弹,最好能够实现煤炭消费零增长,到“十四五”末实现煤炭消费稳定达峰并开始持续下降。

同时,我国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前,经济发展新增加的能源需求,基本要由新增的非化石能源来满足,化石能源消费总体上不再增加。”他说。

此外,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我国还将制定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的双控制度。同时,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哪些地区可以率先达峰?

何建坤指出,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是指全国范围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但要看到,每个地区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产业布局也有区别。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各地区肯定有先有后,要推进一些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达峰。

他认为,可能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有两类地区:一类是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省市,经济转型比较领先,有条件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另一类地区是西南部分地区,其可再生能源条件好,有很丰富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资源,可通过能源结构调整,由新能源的增长来满足能源需求,也可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他表示,各地采取什么减排路径、哪一年实现达峰,可能有所差别。要推进差别化、包容式的协调发展和协调减排,保证全国总体目标的实现。

如何遏制“走老路”的冲动?

疫情影响下,一些地方为恢复经济,扩充传统的钢铁、水泥、煤电等高耗能产能的冲动明显,煤炭等化石能源需求呈反弹趋势。如何才能抓住新的经济增长点,避免“走老路”?

何建坤说,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各地已陆续行动起来,着手制定本省市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在制定相应的计划,如工信部提出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政策导向会抑制一些高耗能产业的扩张。

他表示,全球长期碳中和目标导向,将加剧世界范围经济技术革命性变革,重塑大国竞争格局,也将改变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和企业发展业态。先进深度脱碳技术和发展能力将成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走上深度脱碳发展路径也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

“各省区各部门要远近统筹,切实贯彻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抑制高耗能重化工业产能扩张的冲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他说。

原题: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将从何处发力?——访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