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春帮你理解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2021-02-24 18:29:40
来源:宏春观察
作者:zhou5605
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以下简称4号文)。现就国务院4号文做一些解读性思考。一段时间内,我国进入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常见表述;但在国务院4号文中,没有出现新发展格局的用语。新发展格局,由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这里的循环,是经济学含义,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全过程;生产是开端,流通和分配是过程,消费是终端,也是再生产的目的,形成了一个循环。从产品生产开端,销售到国内市场,为国内居民消费,是国内循环;销售到国际市场,为国内外居民消费属于国际循环。产品销售到国外,就要按国际标准、管理制度等进行生产,带动出口企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被国内生产企业所效仿,提高了整个行业技术水平,形成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局面。从循环经济角度看,消费后又增加了再生资源回收、分类、综合利用环节,构成闭路循环。“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之所以没有出现在国务院2021年的4号文中,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为什么要强调“双循环”,难道又要“关闭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在一些人心中会产生疑问。“双循环”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发展战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双循环的经典表述。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既不是希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也不是让每个地方都搞小循环,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而是要在国内统一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这是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精神之所在。换言之,国务院4号文没有出现“双循环”,可以起到避免部分人士误解的作用。二是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外贸迅速攀升,对2020年的经济增长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从发展规律看,大国经济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国内大循环。中国从2010年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由2007年约10%下降到2019年的1%左右。外贸依存度,即外贸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由最高时的6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30%多一点。即我国经济增长已经主要依靠国内消费和投资。国务院4号文之所以没有强调“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也体现了中央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的本质内涵。三是避免部分学者对“内卷化”的担忧。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的确定形式后,便会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黄宗智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把内卷化这一概念用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把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获得总产量增长的方式,即边际效益递减的方式,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即“内卷化”。换句话说,国内部分学者担心,如果不能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交流,可能引起边际效益递减的发展,特别是技术研发领域更是如此。我们可以从文件中发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提出的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特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紧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布局的内在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途径,也是适应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和全面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意义深远而重大。第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体现了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产业升级的方向,也代表了产业革命的前进方向。通过深化改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的调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动能,实现新时代新条件下供需结构的再平衡。第三,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应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在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继续扩大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政府文件一般不会明确给出某个概念的定义,而是通过工作部署来说明某个阶段某个概念的内涵;不像学术研究论文那样,用诸如所谓xx是指什么之类的来明确界定概念。这样,我们读起文件来会容易地理解某个概念的大致内涵。具体而言,从国务院4号文的工作重点和主要目标上,就可以知道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目前阶段主要包括六大重点任务: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基础设施;技术创新;法规政策。这一内涵界定,更多的是近阶段推动的工作,没有包含经济活动的所有内容,如分配就不在其中(生产、流通、消费、分配是经济学的常用范畴)。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按照惯例,到2025年的目标可能与“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某个部分(应该是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衔接;到2035年的目标,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也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四、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点一般而言,文件既要有宏观层面的描述,又要有具体的工作重点,不同领域的专家、部门或地方,都会从中发现自己所需的内容;事实上,我们也已经发现一些协会、企业把与自己有关的内容转发。加快培育市场主体,鼓励设立混合所有制公司,打造一批大型绿色产业集团;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金融支持方面,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统一绿色债券标准,建立绿色债券评级标准。发展绿色保险,发挥保险费率调节机制作用。更简单地说:产业园区;清洁生产;节能环保;供应链;逆向物流;新能源……可能是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的推进重点;政策方面,需要关注:财税扶持;绿色金融;交易市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报告……上述内容,既可能是投资重点,也可能是产业的新增长点。原题: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