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集中公开通报典型案例。其中,由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查实的《湖北省黄冈孝感襄阳等市推进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不力污染问题突出》案例,因问题找准查实、根源剖深析透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进驻时间最晚,案例社会关注度高,督察组是如何做到的呢?
前期摸排奠基础
细细梳理通报的典型案例内容,可以发现案例覆盖黄冈、孝感、襄阳三市。那督察组何以在进驻之后如此短的时间里,了解到丰富的信息呢?答案便是前期摸排。
磷化工及磷石膏库环境污染问题不仅是湖北省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也是老百姓长期呼吁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督察人员告诉记者,督察组在半年前便已着手准备湖北生态环境问题的摸排工作,也重点关注了磷化工及磷石膏库问题,相关工作人员从今年4月起就在湖北多地对磷石膏库环境问题进行暗查。充分的前期摸排让督察进驻后开展工作变得游刃有余。
“5月和7月的湖北大雨如注,那段时间我们一直开车在湖北各地辗转,哪里有雨就到哪里。因为下雨天便于发现磷化工和磷石膏库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谈起前期摸排,督察组的郑志丹选择从雨天和记者讲起,“那时候我们都是跟着天气预报跑,前一天孝感有雨便赶到孝感,第二天黄冈大雨刚停,于是便又赶到黄冈。”
提前下沉抢进度
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湖北的时间比最早的督察组晚了5天时间,好多人都有疑问:进驻这么晚,第一个典型案例还能与其他组同步完成吗?
督察组不打无准备的仗。在督察组组长徐敬业的精心部署下,总协调人岳建华提前排兵布阵,督察组在未正式进驻之前,便派出精兵强将于8月27日赴现场开展典型案例调查核实工作。
督察人员告诉记者,此次提前下沉与前期摸排有着本质区别:前期摸排注重于查清污染环境问题的基本情况,而提前下沉则要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相关部门履职尽责情况。
在提前下沉的两天里,督察人员深入企业核查事实,走进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座谈,等结束提前下沉回到武汉驻地时已是8月29日晚上10点。他们连夜开会认真讨论案情,不放过每个关键环节和可能遗漏的细节。回到武汉后,督察组又紧锣密鼓地开启走访座谈工作,围绕现场发现问题的根源和相关工作部署推进情况,接连与多个省级职能部门进行座谈,厘清了省级部门部署推动工作不力的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在提前下沉阶段,组内仍不放松纪律作风要求。在提前下沉督察前,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便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下沉督察期间纪律作风要求》发至督察组微信工作群中,要求大家遵照执行,并将其摘录同步发至湖北省协调联络组,提醒地方配合监督。下沉小组一到地方也马上向地方配合工作人员再强调相关工作纪律要求。
精心制作保质量
督察组组长徐敬业高度重视典型案例成型工作,在问题确定、文本撰写和视频制作各个环节均给予关注,亲自核审典型案例视频并提出修改意见。
总协调人与下沉小组集体开会讨论,对典型案例的文本逐字逐句进行推敲,以期全面、准确反映现实情况和问题。
各小组通力协作同步开展典型案例文字材料撰写和视频材料制作工作,综合协调组的史韵与业务小组李旭君互相配合,连夜编写视频脚本,对典型案例视频中每个镜头都进行精心设计,前前后后共修改七次,奋战4个通宵制作出高质量视频,确保案例中问题呈现得生动形象,具有说服力……
通过督察人员的不懈努力,典型案例清晰展现了问题背景情况、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和责任情况,案例视频生动还原问题现场,案例公开后“一炮打响”,获百姓点赞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