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查就生产,一查就停工,这家选矿药剂厂的生产为何如此随意?一见督察人员就走,大井子矿业工作人员又在躲闪和回避着什么?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工作人员在辽宁铁岭选矿药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岭药剂公司)和内蒙古赤峰大井子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井子矿业)尾矿库现场检查时,遇到了两件蹊跷事。
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公布的典型案例显示,中国有色集团二级企业沈阳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下属的铁岭药剂公司存在恶臭严重扰民问题,其下属的大井子矿业,尾矿砂输送管线近几年发生过7次爆管泄漏事故,事故所产生的泄漏尾矿砂覆盖总面积达863.2平方米,总体积约198.5立方米,均未得到及时清理。而其中最近的一次爆管事故就发生在今年7月,泄漏处距尾矿库坝体仅50米,环境管理不到位。
治污设施“小马拉大车”,一墙之隔的老厂房恶臭扰民严重
铁岭药剂公司是沈阳矿业公司下属的一家生产型企业,始建于1942年,从事选矿药剂和起泡剂的生产,主要产品有各种黄药、黑药、起泡剂、羟肟酸、乙硫氮等50余种。综合生产能力约3.1万吨/年。
“现场督察时,我们一来到药剂厂就直奔它的生产车间,从了解生产工艺开始,接着查看厂区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王鹏介绍道。
药剂厂生产车间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陈旧和破败,老式建筑和敞开式的生产车间以及普遍未封闭的库房都释放出设施简陋、粗放管理的信号。不仅如此,露天堆存的大量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化学品,更是让督察人员一进去就闻到了明显的臭味。
“我们拿出一张纸巾放在集气罩的下面想测一下机器的运行效果,结果让人惊讶,它连一张纸巾都吹不动。” 王鹏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污染处理设施的不合理,“就像一匹小马拉大车,处理效果不好显而易见。”而这也进一步导致生产车间所产生的硫化氢、杂醇类等恶臭废气没有得到有效收集处理,无组织逸散严重。
督察人员还对周围的村民进行了走访。“夜里十点,刚一睡着就被熏醒,家里来亲戚了都不好意思让住。”“你看,这厂房就在墙外边,这么近能不闻到臭味么,我都被呛懵了。”村民的话语里满是抱怨和无奈。
实际上,在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期间,铁岭药剂公司就因废气扰民被多次投诉,并因臭气超标被当地有关部门责令整改,但铁岭药剂公司整改要求落实打折扣,到现在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解决。当被问及最近是否还能闻到臭味,居民纷纷表示,“督察组来之前企业加班加点地生产,臭味很大。这几天知道要检查就给停了。”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废气扰民问题并非个例。特别是一些老企业经常面临着‘先有厂、再有城’‘城镇包围企业’的尴尬处境。这就需要企业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协同解决问题,还老百姓干净的生活空间。”督察组工作人员表示。
躲闪的员工牵扯出尾矿砂泄漏痕迹线索
“我们那天最开始是去了大井子矿业的厂区,查看了一圈后就来到三公里外的尾矿库,主要是查看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行是否正常,管理是否规范,又是否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督察人员介绍道。
一来到大井子矿业尾矿库的坝上,督察人员就开始四处走动起来,寻找排砂管线的位置。边走动的时候,不远处的一位企业工作人员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本来是想向他询问一些有关于排砂管线的详细情况,但当我一叫他的时候,这个人就走掉了,我感到很蹊跷。”督察人员王鹏说起了自己当时之所以警觉起来的情景。
顺着企业工作人员离开的方向,督察人员没走多远就找到了排砂管线。排砂管线所处的林坡地被雨水冲刷得坑坑洼洼,尾矿砂和表层土壤混合的痕迹展现在大家面前。“我们在现场发现排砂管线附近的土壤表层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黄土,用手一扒开,土壤的颜色很不对劲,有黄绿色、黑色、深褐色,隔着口罩也能闻到异味。”王鹏介绍道,“通过种种迹象,我们初步判断这是尾矿砂泄漏。”
然而,排砂管线泄漏是否只有一处?大井子矿业选矿车间书输送尾矿砂的3千多米管线又存在多少问题?督察人员心中不免疑惑起来。
顺着管线往前走,沿途都是林坡地。200米的范围内,督察组一共发现了3处泄漏点。在督察组的指导帮助下,企业通过自查又发现了4处泄漏点。然而,“企业对这7次爆管泄漏事故,均未按规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也未向地方相关部门报告,应急处置工作实在是敷衍应付。今年7月份的泄漏事故尾矿砂覆盖面积约690平方米,体积约138立方米,同样处理得既不及时也不彻底。”督察人员分析道,“中国有色集团下属沈阳矿业公司对群众长期反映的问题处置不力,环境管理不到位,所以导致生态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下一步,督察组还将继续调查核实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