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点,在浙江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杭州绿能环保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根据环保“e企管”应用上的指标对排放气体中的一氧化碳等数值进行检查比对。“当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数据异常时,应用平台还会将数据反馈给我们,我们可以通知运维人员及时处理。”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环境问题的精准发现是实现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重要前提。以数字赋能环境治理,浙江环保“e企管”平台通过重塑环境问题发现、整改、执法处置流程,实现企业环境问题实时提醒、帮扶整改,违法行为智能发现、精准执法,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监管体系,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助推企业绿色健康发展。
平台学习积分可抵扣罚款,线上“环境医生”对症开“药方”
环评审批怎么办?环保设施怎么上?企业常涉及的环保法律风险有哪些?对此,环保“e企管”平台开发建设线上普法、在线诊疗、云集档案、中介超市等功能,从“服务”“宣传”等各个方面出招。
如今,每天打开环保“e企管”平台学习法律法规、了解典型案例、参与答题,成为浙江国旺汽修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杨文波的日常“打卡”。“学习积分还可以兑换处罚金额。之前公司因为废弃油桶摆放不规范被处罚,我们拿出100分抵扣了一万元处罚金额,以后一定要加强环境管理。”杨文波说。
目前,已有5535家企业在平台上获得了学法积分,企业守法意识大大增强,实现精准普法。
“企业每天可以获得10个积分,全省统一量罚细则设定的自由裁量权有20%减轻处罚,我们拿出5%作为思想认识整改,每100分可以兑换1%。”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处副处长周宁介绍。
企业遇到环保方面的疑难杂症,怎么解决?环保“e企管”平台还把线下的环境医生搬到线上,为企业提供电话咨询、预约上门、留言服务等,对症下药开出“处方”。
“以前遇到环保问题,跟没头苍蝇似的,不知道找谁。现在线上就能申请环境医生帮助,针对性和操作性强,心里有底了!”日前,华贝纳(杭州)毛纺染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冯兆富从服务专家组手中接过了企业“体检”报告,高兴地说。
这家企业因印染油烟恶臭异味遭到投诉,在线提出申请第二天,专家组就对企业进行了现场踏勘。“我们重点对油烟异味产排点进行了摸排,发现定型机烘干废气虽然已经收集处理,但烘箱进、出口未加装集气罩管控逸散油烟。”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陆建海介绍,通过指导企业采取增加静电喷淋装备等措施后,异味已有效减少。
环保“e企管”上线以来,提供环境医生诊断报告51份,防范企业发生行政处罚1900万元,引导环境信用评价修复427家,累计线上预警提醒31481次,有效预防环境违法违规行为502家次,企业环境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赋予企业“红黄绿”码实施分级管控,引导企业有效自查
环境监管部门如何精确掌握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环境风险状况?绿码无事不扰,黄码加强监管,红码重点管控……环保“e企管”平台对企业环境健康水平实施分色分级管控,从污染排放、执法监管、公众监督、环境安全等4个维度制定赋码规则,通过实时数据分析,赋予企业“红黄绿”码并动态更新。
“通过颜色,实施企业双随机检查,绿码企业抽中几率下降一半,黄码企业抽中几率增加一倍,红码企业直接选中。这样让检查更有针对性,也减轻了基层执法人员的负担。”周宁介绍道。
与此同时,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如何改变过往“被动式”管理方式,将“大海捞针”式的环保检查转变为精准的执法工作?
环保“e企管”平台设置企业自巡查模块,帮助企业按照指引开展风险底线自巡查,将重大环境风险隐患发现在初始、防控在源头。
“多亏有了这个平台,让我们早发现、早整改、早解决。”提起环保“e企管”平台,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环保负责人蒋开炎频频点赞。原来,这家企业通过自巡查模块对标检查时发现应急阀门生锈,无法关闭,立即安排更换新阀门,消除了环境风险隐患。“我们每天都会根据应用上面的各项指标进行企业自查并实时反馈,平台还有预警提醒功能,对异常或超标的在线数据,也能通过手机短信或“e企管”及时告知我们。”蒋开炎说。
自2021年上线以来,环保“e企管”提醒企业及时完成应急预案备案更新415家、许可证到期申领83家、环境风险源自巡查212家、辐射企业巡更打卡65家等,企业守法意识有了较大提升,纳入企业家数由原来的1.2万家企业增至3.7万家。
“我们将执法检查的要点制成表格,供企业自查体检,帮助企业提前发现自身问题,这也是一种‘告知执法’形式。”周宁介绍说,企业在“自查自纠”的同时,实现环境管理日常化、过程化、信息化,促进企业了解自身治污设施的运行情况,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利用数据分析,精准锁定违法行为
环保“e企管”平台还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企业监管信息进行全链条存储分析,实现问题精准锁定、线上固定证据,提升了执法效能。日前,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下称市执法队)就利用环保“e企管”场景智能数据分析,输出了数批异常排污线索,精准锁定违法行为。
据了解,富阳区某颜料化工企业于2021年首次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并于当年10月安装了废水在线监控系统且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联网初期,该企业废水超标频繁,但12月份之后,超标数据明显减少,即使偶有超标也很快恢复正常。究竟是企业的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高,还是另有蹊跷?执法人员在查看该企业白天监控视频资料时,并未发现异常。然而,在对2022年1月17日清早视频进行回溯时,一个看起来不明显的小异常——一块“隔板”引起了执法人员的高度警惕。
“我们结合自动监测数据,对企业数月以来的视频监控资料进行了大量回溯,查明该企业自2021年11月起,私自改造废水标排口,增设蓄水池,并将自动监测采样设施(取样管路、ph探头)安装在可人工调节水质和液位的蓄水池内,‘隔板’正是增设蓄水池的池壁。”执法人员介绍。
锁定线索并固定视频证据后,2月16日,市、区两级生态环境和公安部门立即启动联合会商机制,制定行动方案。2月17日6时40分,市、区两级生态环境、公安部门展开收网行动,第一时间控制现场并固定证据。相关犯罪嫌疑人原以为通过设置蓄水池将高浓废水绕过自动监测设施直接排放的行为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目前,本案已移交杭州市公安局富阳区分局,3名嫌疑人(含企业主要负责人)已被采取强制措施。
环保“e企管”上线以来,共提供执法线索179条,查处环境犯罪6起,14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形成极大震慑。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环保‘e企管’平台应用,完善平台省级调度、督办、考核等工作机制,对监管对象应纳尽纳,强化问题闭环管理,持续提升群众和企业认可度、获得感。”周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