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后奥运”时代延庆要干啥?(附视频)-全讯担保网

全讯担保网-全讯600cc大白菜  ››  深读  ›› 

深读|“后奥运”时代延庆要干啥?(附视频)

2022-03-22 08:00:00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童克难

视频 / 中环报见习记者曾震

方春是北京市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科研监测科负责人。从事现在的工作,很偶然。如果事情不发生变化,他可能还在集体所有制的康西野鸭湖度假村从事经营工作。

所谓“变化”,始于1992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湿地公约》。5年后的1997年,北京市政府做出了一个决定:延庆的官厅水库退出城市生活饮用水体系。

其原因,是自水库建成之后渔民的过度捕捞、农民的垦荒造田、割草放牧、未经处理的工业用水排放等造成库区受到严重污染。与水库同步变化的还有水库周围滩涂淹没区的湿地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同样是在1997年,北京市第一个湿地自然保护区——野鸭湖保护区成立,旨在通过涵养官厅水源,改善水质,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首都构建京西北生态安全屏障。

方春1996年到康西野鸭湖度假村工作,经历了1997年保护区成立、2012年建成北京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又经历了保护区管理处改制、整合成立负责统筹全区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的全过程。连他自己都感慨:一不小心,就踩上了时代的节拍。

2022年3月的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一片宁静。抬头望去,海陀山顶的“雪游龙”近在眼前。

眼下,成群的灰鹤低飞掠过,与“雪游龙”同框颇为壮观,形成了一副“鹤”喜冬奥的绝美画卷。用高倍望远镜迅速锁定目标后,“咔咔”几声,北京市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科研监测科负责人方春迅速用长焦相机记录下了鸟儿们的状态。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赛区之一的延庆也随之出圈,很多人期待一睹“雪游龙”和“雪飞燕”的真容。殊不知,延庆的秀美山水间,还捧着另一颗明珠——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地区少见的内陆平原湿地,是首都西北的生态屏障。同时,这里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徙路线,是玉带海雕、白鹤、大鸨等大量珍稀濒危鸟类重要越冬地与迁徙驿站。

这么一个颇具重要生态地位的地方,从“度假村”转型到“保护区”,并不是说转就转的。

作为北京市第一个湿地保护区,当时的延庆县委县政府只是在宏观上提出规划原则,保护区管理处也沿用了“度假村”的原班人马。

方春日常工作图(实习记者刘沄睿摄)

先行先试,意味着没有经验可循。保护工作,也相对“拧巴”地开始了。彼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统一思想,提高保护意识,一边要保护缩减旅游、一边还要开发提高经济收入。

工作开始的并不顺利。“保护嘛要做好鸟类监测,第一个观鸟的望远镜是我50块钱从集市上买的,看不清也拍不到,拍到了也不认识。”方春自嘲说。

相比观测鸟儿,最难的还是扭转人的思想。

“经常被人指着后脊梁骂。”回忆当时的情形,方春说最难的是人们对工作的不理解,“搞度假村不好吗?又赚钱又轻松。”靠水吃水的村民不理解,工作人员的思想也不统一。

王玉国当时在野鸭湖度假村负责游船经营项目,至今还记得度假村风生水起的样子:“那会度假村很红火,水上滑梯、摩托艇、快艇、小船、画舫、马车游湿地等最受游客欢迎。度假村是北京市民出行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1994年我就在这里工作,现在快30年了。”王玉国说起“转型”之后的郁闷,刚开始“自己回家喝点小酒,第二天继续跟着领导干”,到后来“自己慢慢学政策,再给大家一点点做工作”。再到后来,王玉国做通了很多人的思想工作。

除了理顺自己人的思想,还要对社区居民进行广泛宣传。保护区实施了一系列基本的保护措施,包括修建围栏、界碑、宣传牌,迁出打鱼棚户、禁牧禁渔、停止游艇等机动船舶、禁止挖沙等。

保护工作初见成效。截至2000年,共修建围栏13000余米、挖防护沟3000多米、迁出打鱼棚户家、迁出牛羊等牲畜10000余头。

“如今环境好了,光我相机里记录的鸟儿就有10万多张照片,多达256种。最重要的是好环境带动了周边的产业,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方春说。

2007年,方春迎来了一位新同事。

延庆第二中学党总支副书记刘雪梅在这一年通过“公招”,来到保护区担任管理处的副主任。一年后,北京2008奥运会成功召开。

一个是举世瞩目的全球盛会,一个是区县机构的人事调动。看似没有关联的两件事,却有着微妙的联系。

“绿色奥运”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内涵之一,就是广泛地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丰厚的环境遗产。

对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这一点,刘雪梅非常认同。

因为矛盾依然存在。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老乡把秧苗种在了保护区内。粒粒皆辛苦啊!我们也理解,一遍遍含着泪给大家摆事实,讲道理。老乡也含着泪把苗都拔了。”

这也让刘雪梅意识到,除了物理隔离和行政手段,“保护”一定要从老百姓的思想上入手,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为我们不应该是敌对的关系。大家的目的,都是过上好日子。”

一方面,积极组织群众转岗转业,另一方面结合自己的“老本行”,刘雪梅把目光聚焦在了“新的赛道”,也就是宣教工作上面。“保护的意识要从小树立,一个孩子就可以影响一个家庭。”

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保护区管理处提供)

也是在2007年,野鸭湖建成了华北地区首座湿地博物馆。访客中心提供的图片展览、宣教材料、音像图书、特色展品、沙盘模型展示,给公众提供多方面的湿地信息。

到2008年,野鸭湖又与首师大合作建了湿地科研基地,配备了湿地科普教室、仪器室、小型实验室、资料室等。

近几年,野鸭湖保护区又结合国际上生态环保自然教育的先进经验打造“没有围墙的湿地学校”,利用“湿地生态小屋”“自然教育工作坊”为载体,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单位和公众提供菜单式定制服务,在菜单设计中,融合了观察、体验、创作、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其中“野鸭湖畔认鸟飞”“湿地百草园”探秘,“藕遇太空,蟹候湿地”等已经成为湿地品牌首选。

“原来是劝阻游客文明观鸟,现在更多是介绍相关知识。大家的意识提高了,我们的巡护队员的工作也相对轻松了一些。”方春说。

每每一到办公室,方春就开始“摆弄”他的各种仪器和设备。“登录系统可以观看全区的动植物观测情况;70多部远红外相机近期要发送给各个单位……”

与讲述野鸭湖自然保护区开始的艰辛故事不同,方春在介绍目前的工作进展时,更多开始从“全区”这个维度讲述。

2021年5月,为加强自然保护地资源监督统筹和保护利用,延庆区整合了包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内的6个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及相关职能,新组建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并加挂北京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牌子。

从保护环境、爱鸟护鸟上升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高度,从小小的野鸭湖范围拓展到全区所有16处自然保护地、39.05%的国土面积纳入保护,以机构的重组和整合为标志,延庆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开展本底资源调查;推进全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高效筛选监测数据,梳理鉴定监测成果;开展各类监测工作,规范科研管理流程……

随着新机构的建立,各项工作开始有序开展,更新鲜的“血液”也开始补充。

2021年入职的郭旭雄,在管理处野生动植物保护救助中心工作。中心主要负责全区陆生野生动物救助、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全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等工作。

鸿雁(保护区管理处提供)

虽工作不到一年时间,郭旭雄就带领团队荣获了2021年度的“首都生态文明奖”,这期间团队在6月救助的一只黑鹳却让她很有成就感。

黑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需要救助的又是一只绒毛还没有褪去的幼鸟。这对于没有大型水禽救助经验的救助中心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小家伙很挑食,只吃活鱼。因为是幼鸟,又只能吃体长几厘米的小鱼。”郭旭雄回忆,经常工作人员要跑遍周边很多个集市,才能找到满足它“胃口”的食物。

为什么对这件事印象最深?因为这只幼鸟被送到北京市救助中心后工作人员反馈:“我们喂活鱼它怎么不吃?是不是你们喂得太精细?还是想延庆的救助站了?”

“你看,只要真心付出,必然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小家伙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我们的上级汇报工作成效呢。”郭旭雄笑言。

如郭旭雄所言,工作的进展和环境质量的好坏,动植物最有“发言权”。

2021年12月3日,延庆区正式对外发布《延庆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名录(2021版)》,共收录延庆地区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30目95科450种,包含390种鸟类,38种兽类,22种两栖爬行类。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

后奥运时代到来,延庆要怎么干?《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于延庆的定位为首都西北部重要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国际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名区和京西北科技创新特色发展区。

“留住的是当下,守护的是未来。守住延庆的好山好水,留住万物生灵,是每一个,甚至是每一代从事这项工作的责任。”如今,刘雪梅已任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副主任。她说,未来,“保护”这条路还有很长……

图片来源网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