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背景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进展如何?未来商业化路径走向何方?3月27日下午,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举办的“氢能产业论坛”上,来自主管部门、研究机构、相关企业的人士展开了针对性深入探讨。
“目前,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已经进入了规模化示范的新阶段。未来车用市场仍然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于民指出,基于城市群示范计划,节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市场预测,市场以城市群为中心,进行商业化示范运营,车端成本有效下降,燃料电池汽车应用领域拓展至线路固定,便于进行加氢站建设的中重卡,及中长途旅游客运,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万-10万辆,车用氢气需求将超过20万吨/年;到2030年,随加氢站网络建设成果初具成效,各环节成本进一步下降,燃料电池汽车应用领域逐步扩展至汽车应用全市场,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车辆规模超过100万辆,车用氢气需求将达到400万吨/年。
“持续的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进步的关键,除技术创新外,快速降本也尤为重要,以燃料电池降本为例,一方面可以从整合集成、变更材料等维度出发,在提升性能的同时,推进技术降本。另一方面,加速规模化也是实现降本的有效途径。”于民建议,建立可复制的绿色产业生态。如张家口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丰富的风电资源为基础,将绿电资源与绿氢技术相结合,通过有效的市场拉动,快速完成了集制氢、加氢、氢能装备制造及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为一体的产业生态的搭建,为其他地区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另外,支持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氢源端和政府端、政策端给予支持。首先,氢能供应保障体系需要跟上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节奏,于民建议建立涵盖制、储、运全链条的经济低碳氢能保障体系,引导绿氢制备,提升氢气储运能力,适当超前布局加氢站。在政策方面,建议拓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将基础好且地方发展积极性强的成都、重庆等地区纳入示范城市群,以规模化发展支撑产业化进步。
壳牌氢能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陈肇南则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需要有更多跨产业链的合作,协同发展,才能实现氢能产业“稳慎应用,示范先行”的目标。
“北京绿色交易所的环境权益交易、绿色公共服务、低碳发展服务、绿色金融服务四大业务板块,未来在全讯600cc大白菜的服务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方面都应有比较大的潜力。”王乃祥建议,各方共同将氢能产业的生态圈培育和发展起来,推进氢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副所长史英哲指出,破解氢产业投融资困局仍然面临着一些障碍,比如需要培育互利互盈的产融合作生态体系,探索规模化商业模式。“因此我们提出,构建与‘双碳’目标相一致的‘1 2 4 n’的氢产业政策体系。通过战略导向、公共部门的财税政策、绿色金融的精准支持,我们需要去探索去规模化、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来构建互利互盈的产融合作的氢产业生态。”他说到。
原题为:2030年预计超100万辆,氢能论坛热议大规模示范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