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海安市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生态化灌排系统、农田退水循环利用工程、农田退水导流生态修复及改变传统耕种,不仅探索出农田退水治理新模式,也拉开了全省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的帷幕。日前,江苏省生态环境部门专门召开全省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会议,因地制宜地推进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工作,同时加强监测预警和监督指导。
近7000亩海安墩头镇千步村高标准农田项目,目前进入施工扫尾阶段。海安市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士表示,到2030年底,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6万亩。
据介绍,海安市高标准农田生态化灌排系统,是以2100亩低标准农田为基础,每700亩建设一条自嵌式植生生态排水沟,形成生态缓冲带。灌溉期时农田中多余退水通过生态排水沟进入退水回收装置。农田排水通过生态排水沟中的水生作物净化吸附后再排出。在生态排水沟末端建有一个退水回收装置,回收有机质等含量高的水,通过管道将这部分水输送到渠首进行循环利用,有效减少尾水污染,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田生态改善有机结合,促进农田整体生态环境改善。
海安还推进农田退水循环利用工程,在里下河地区和重点断面周边打造农田退水循环利用工程,串联畅通周边各个河道,并在支流与干流交汇处建设闸控体系,形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封闭水系。
对农田退水导流生态修复,在河道两侧建设30-50米宽生态缓冲带,拦截农业面源污染,试点建设农田退水生态排水系统;支流中有序种植两种及以上水生植物或实施生态浮岛,重构水生态系统,提高河流净化地表径流功能,恢复河流生命力。
改变传统耕种方式也是农田退水治理重要步骤。在创新种植管理手段的同时,化“零”为“整”,鼓励种植大户承包,统一耕种,方便管理的同时减少了化肥农药施用量;化“散”为“精”,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侧深施肥,实现精准施肥;化“多”为“少”,减少直播水稻面积,从而减少氮磷含量极高的泡田水;化“旧”为“新”,改变传统的秸秆还田,推行循环利用新模式,降低秸秆还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