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车主环境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超标车主愿意花费一定的资金对自己的爱车进行专业的维修治理。然而,笔者多次接到车主的投诉,超标车主将车送至m站后,m站并不能提供专业的维修,尤其是柴油货车,往往钱不少花,超标的问题却解决不了。
随着国家对机动车生产的监管不断加严,机动车年检合格率明显升高,部分检测站甚至长期100%合格,需要维修治理的超标车辆不断减少。加之,近几年机动车检测机构数量激增,检测市场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为吸引客户,很多m站打出“尾气检测包过”的宣传口号。为了达到超标车辆顺利通过检测的目标,m站本应深钻业务,提高服务水平,但部分地区的m站却动起了歪脑筋。主动唆使车主使用弄虚作假的方式对车辆进行维修治理,甚至未经维修直接售卖维修凭证。这严重影响了i/m制度的实施效果。
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日前向陕西省委、省政府反馈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情况时指出,超标排放汽车的检测与维护闭环管理不严,其中咸阳市尾气排放超标车辆进维修站不足三分之一,长武县、旬邑县维修量为零,铜川市维修比例仅为1.1%。
超标排放汽车的检测与维护闭环管理简称i/m制度,是指通过机动车定期排放检验(i站)、集中停放地和维修地监督抽测、尾气遥感监测、路检路查等方式检验出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需至具有相关维修资质的机动车排气超标治理维护站(m站)进行维修治理,维修治理并稳定达标排放后,车主才可以凭借m站的维修凭证至尾气排放检测机构进行复检和上路行驶。i/m制度将机动车排放检验与超标车辆维修治理有效统一起来,形成闭环管理,可有效防止尾气排放超标车辆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通过尾气检测。
2020年6月,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地全面落实i/m制度。然而从笔者调研的情况来看, i/m制度在很多地方并未有效落地。
目前,一些地方还缺乏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好的m站。针对m站出现的这些问题,交通部门作为m站资质的认定部门,要严把准入关,确保m站具备相应的尾气超标专业维修治理能力。交通部门应对m站经营行为、技术能力、维修质量、收费标准等常态化管理。建立m站的考核退出机制,如发现m站存在能力不足、弄虚作假、乱收费、过度维修等违规现象,要及时予以处罚。屡教不改的,要坚决取消其m站资质,并列入维修行业失信企业名单。
同时,取得资质的m站也要充分认识到提高业务水平是立身之本。妄图通过弄虚作假手段赢得市场,到最后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和维修水平,治理过程中严格落实机动车维修标准规范,确保车辆经维修治理后达标排放,切实承担超标排放治理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