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下旬以来,疫情形势日渐严峻复杂,收治点、临时中转隔离点的建设紧锣密鼓的开展。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确保涉疫污水规范处理和医疗废物妥善处置,上海市松江区生态环境局跨前一步服务收治点建设,严格规范确保环境安全。
松江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红英(右二)指导集中收治点建设
成立指导专班 标准规范先行
3月底,松江区生态环境局成立了新冠疫情保障工作组驻守单位,下设8个小组,全体班子领导分别负责,其中专门设立了“建设帮扶指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为组长,执法大队和监测站骨干为组员,帮扶指导各点位在建设、运行期的医废处置和涉疫废水处理等环保要求。
为进一步规范点位的建设和后期运行,帮扶指导小组参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等相关法规标准,编制了《疫情期间集中隔离转运、收治场所环保工作指导帮扶建议》,对建设期、运行期的污水消毒处理、医废贮存转运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建议,加强对街镇、经开区的指导,确保环境安全,防范环境风险。
尽早提前介入 牢守环境安全
第一时间收治感染者,是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总目标的有力保障。松江区的收治点建设马不停蹄,星夜兼程,只要前方指挥部一声令下,局帮扶指导小组便闻令而动,第一时间赶赴建设现场,与卫健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共同协商,对所有即将启用的点位进行了全覆盖的前期指导,在符合各项要求的前提下缩短建设周期,早日投入使用。
半夜出发,披星戴月已是家常便饭。帮扶建设指导小组的同志们跑遍了每一个收治点位,最晚的一次凌晨3点才回到单位办公室,最多的点位先后上门4次才最终解决污水消毒处理的难题。在每个点位,他们重点对涉疫污水消毒方式、消毒药剂投放量、余氯自测、医废场所设置、医废包装、台账记录等作出了详细要求,突出规范性和实用性,便于点位设计单位、管理单位实施和操作。虽然收治点的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但是他们对污染治理的要求不放松,对污染物排放的标准不放宽,做到严守生态环境底线。
保持常态联系 及时纾难帮困
收治点建成后,污水消毒处理是不是有效?医废转运能不能及时?同样是松江区生态环境局时刻关注的重点。为了便于及时掌握每个点位的运行情况,了解点位存在的实际困难,松江区生态环境局为每个点位确立了一名联系人,联系人由局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组成。
联系人每天会与点位联系,询问诉求,听取意见,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余氯试纸没有了,区内没有购买渠道,他们紧急从邻区购买150瓶且主动上门配送;硬纸板箱没有了,积极联系纸箱厂家加班加点生产3.5万件运输至各个点位;医废积压严重,协调本区2家收运公司加入医废转运队伍增加运力。部分在非现场检查中存在问题的点位,点位联系人会上门与管理单位进行沟通指导,找出短板,提供建议,务求规范。
某有3000床位收治点的管理团队,起初对污水处理和医废处置没有经验,存在医废搬运困难、污水消毒效果不佳等问题,帮扶指导小组多次上门指导,提出了医废间门槛加设斜坡、使用带滚轮的医废周转箱的建议,从而提高了医废出入库的效率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对污水消毒药剂的配比和投放方式进行了调整优化,余氯浓度从原来的3mg/l到稳定在7—8mg/l,确保了消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