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其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相关话题第一时间冲上微博热搜第一,随即不少地方已经开始研究如何推进学校劳动教育常态化开展。
不少网友也纷纷议论如何完成、考核这些技能,在表达欣喜的同时,也担忧“别又成了“拍照打卡”,光作秀”“折腾学校,又折腾孩子和家长”等。
其实,对于新课标的变化,关注的不只是网友,还有多年来浸润自然教育行业的从业者,除了煮饭做菜,他们看到的是新方案中更丰富的内容以及背后更广阔的机会。
面对新方案,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教师、北京市中小学生环境教育活动负责人赵溪认为,最值得关心的就是“劳动”二字。
赵溪告诉记者,“劳动行为实际上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改造自然的最主要手段,本次课标提到的种植、养殖、木工、陶艺等,都是人在改造自然初期就掌握的劳动技艺。
小路自然教育中心机构创始人余海琼则十分欣喜。在她看来,无论是哪个学段,其目标中都有关心生命、热爱自然的内容在其中,如1-2年级学生要求“关心、照顾身边常见植物,初步形成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3-4年级的学生要求“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劳动”,5-6年级学生则进一步被要求“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并“积极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等。
“你好大自然”创办人彭宇也认为,新课标中提到的“关心生命、热爱自然”,与当前自然观察、自然手工、自然笔记等自然教育课程贴合紧密,甚至连烹饪的课程也是如此。发布当天,彭宇就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了一则信息,“教育部门要求学生学习烹饪,自然学校早就为你准备好了”。
“你好大自然”特色课程——利用南昆山本地、自然学校周边的可再生自然资源,新鲜锯下来的竹子,利用工具进行竹叉制作、柴火收集、打火石生火、自己烤鸡翅等,学会使用锯子、砍刀、打火石等工具,体验原野烹饪的乐趣和食物的来之不易,并学会合理利用资源和提升动手能力。
无论赵溪,还是余海琼、彭宇,他们都认为,面对新课标,自然教育“大有作为”。
赵溪表示,自然教育活动可以在体验这些劳动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包括活动内容上的延伸,如种植和烹饪所产生的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同时,还可以实现价值观的延伸,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养成尊重自然、珍惜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此外,北京等人口密集地区的大多数中小学校园条件不能满足全体学生体验种植、养殖等活动,而这正是自然教育基地的优势,能够为学校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便利。
余海琼告诉记者,新课标给自然教育机构开展课程提供了更多政策支持。“自然教育本身的政策相对较少,机构大多参考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和研学旅行政策,当它变成劳动教育而且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内容后,可以让更多的自然教育机构走进到学校。”
以小路自然教育中心为例,中心主要基于农场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平时的教学内容中就包括种植、喂养等行为。余海琼认为,新课标与他们农场类型的自然教育活动有很好的匹配,她预估,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家庭、团体愿意到农场中来,也为像他们这样的自然教育机构进入学校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彭宇所在的“你好大自然”开展的一些暑期自然课程,其中也有很多内容如花园营造、垃圾分类、打扫劳作等也跟新课标中的内容息息相关。
但是,面对新课标要求,自然教育行业要想发挥作用,实现作为,还有很多短板与发力点。
彭宇认为,“课标对自然教育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做自然教育的机构大部分还是轻量化发展,以老师为核心,场地较为灵活,如公园、社区等,”彭宇告诉记者,“如果自然教育行业要去介入新课标内容,慢慢地需要有场地。”
此外,专业的教材和导师也不可或缺。明善道(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胡衡告诉记者,许多自然教育发展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中国香港,这些课程是作为校内课程的有机补充部分,由专业团队和人员实施完成,其专业性和活动效果也更有保障。
赵溪则强调,“对于自然教育者来说,应该参照本次的课标,推动自然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让自然教育活动符合劳动教育课标规定的学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