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乱”到“集中”  中山“共性”实践创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讯担保网

全讯担保网-全讯600cc大白菜  ››  领跑者  ›› 

“散乱”到“集中”  中山“共性”实践创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2022-05-12 10:00:00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郑秀亮  邹丹 肖欢欢

“共性工厂、共性产业园建设既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破局的根本之路,又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配套。”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近日在中山市调研共性产业园推进情况时提到。

作为广东省最早提出“共性工厂”理念的城市,中山市“共性工厂”通过集中治污有效解决散乱中小企业环境污染问题。当前,在中山着力破解土地瓶颈、加快低效工业聚集区升级改造的“工改”背景下,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率先在全省探索加快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相结合的全新实践,将“共性工厂”升级为“共性产业园”。共性产业园为何会被赋予更大期望?它将为中山土地集约利用、产业融合升级、减污降碳发挥哪些作用?

“共性产业园”建设小榄模式

中山市小榄镇,产业基础雄厚,有五金制品、装备制造、办公家具等9大支柱产业。

12年前,小榄北区泰丰工业园开始建设,作为小榄镇五金表面处理聚集区,从事除电镀以外的五金表面处理行业,为“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小榄镇提供了五金产业关键的配套服务。

“但时至今日,由于园区土地利用效率低、布局不合理、污染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无法满足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要求。”小榄镇副镇长李鑑辉告诉记者,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高水平保护,小榄镇首先尝试了将低效工业园区改造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的“共性产业园”新模式。

在拆除了传统的锌铁棚厂房后,这个连片的五金表面处理聚集区将蝶变为拥有完善环保配套设施的现代化工业厂房,让相关产业中小企业“拎包入驻”,从源头上破解传统散乱污企业“生产低效率、成本高支出、环境高污染”的困局,实现产业聚集式的绿色发展。

李鑑辉介绍说,按照共性治污理念,工业园区拟建成核心集聚区、缓冲区和辐射拓展区。核心区主要建设专业表面处理、集中式喷涂共性工厂,配套工业废水处理厂、工业固废统一处理点,实施集中供热,集中解决了产业园环保问题,减少了污染源数量;缓冲区主要利用泰业路、中江高速、周边河涌作为缓冲,减少了对外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辐射拓展区拟发展需要配套表面处理加工服务的优质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孵化培育区。

当前该项目已于2021年10月底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核心区主体工程的建设,并逐步开展招商入园工作。

实现企业“环保无忧,拎包入驻”

在公众的概念里,电镀、化工、印染、洗水、电路板、专业金属表面处理等行业,对环境有较大危害。对此,中山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刘红刚表示,“只要将污染较重的加工工序加强管理,污染‘猛兽’关进‘笼子’,能够实现污染物的可管可控。”中山市“共性工厂”,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

“打造‘共性工厂’,最初的目的,是为解决我市家具行业分布较散、废气治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杜敏告诉记者,2017年投产的中山市大涌镇瑞信达家具厂是广东首个家具集中式喷漆共性工厂,也是全省首个vocs废气集中处理共性工厂。该共性工厂最多可同时为20家家具生产企业提供喷漆服务。

“早期建设的‘共性工厂’,曾为我市集中治污、提升环境管理水平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缺乏规划、建设理念跟不上新形势发展、建设类型单一等原因,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环保效益与示范带动效应。”杜敏表示,为改变这种局面,中山市生态环境局主动作为,首创性地提出建设“共性产业园”。

“从共性工厂到共性产业园,是一场低效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与环保理念相结合的全新实践,更是产业未来发展规划和环保管理理念的一大升级。”杜敏表示,“共性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将从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解决中山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源头是指有效解决中山市规划和产业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过程是指共性产业园将大大地减少污染源数量,有效地解决中山市执法监管力量不足,以及监管范围有限等过程监管问题;末端指的是将大量分散的治污设施实现集中治污,解决单个企业环保设施投入不足、治理效率低下等末端治理问题。

此外,共性产业园的建设还为中山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配套。共性产业园的功能布局包括核心区、缓冲区、拓展区、辐射区。各个分区在空间分布与功能上协调有序,共同维护园区的高效运转。其中,核心区本质上是为本地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目的是集中解决产业园环保问题,达到拓展区企业进驻时“环保无忧,拎包入驻”的成效,是整个共性产业园的环保核心竞争力和环保名片,不以产值税收为主要目的。

当前,中山市全面启动了《中山市“共性工厂”“共性产业园”规划》编制工作,这是全国第一个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共性产业园规划,具有标杆引领示范作用。

18个共性工厂、产业园正在推进

据杜敏介绍,“共性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工作已列入2022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目前,第一批分布在全市13个镇街的18个共性工厂、共性产业园正有序推进。

共性产业园通过“政府主导、国企投资、企业参与”的开发模式,致力于打造“共性、共享、共生、共赢”的产业园发展模式。

具体而言,在产业发展方面,共享园区高标准的环保设施,解决企业环保准入难的困境。同时,利用产业集群优势,在原材料购买、物流配送以及软、硬件配套等方面实施集约化运维,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制造各个环节的服务,实现共性共享的轻资产操作模式。

在产业共生方面,由于共性产业园内部企业多为同质化企业,可通过园区共建产业平台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推动企业间在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良性互动、资源互换、融合创新与协调发展。

在合作共赢方面,共性产业园的内部企业通过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共同开拓市场等方式相互协作,以经济效益为纽带、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优势互补,形成共同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对整个生态产业链横向与纵向的扩展,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与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原题为:“散乱”到“集中” 中山“共性”实践创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网站地图